图片

新闻资讯

那曲90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中正锅炉启动程序自动化程度高

公司新闻发布时间:2020-09-19
创新工艺,凝结匠心,引进国外的先进数控切割设备,保证后期焊接和装备质量, 目前公司板材的下料数控率达到了80%以上, 并进行了大规模焊接和装配的工艺革命,采用机械自动焊接,实现装配模具化,逐步减少划线装配的传统加工手段,消灭了划线差错, 同时公司引用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也为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那曲90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中正熔盐炉是以熔化的硝酸钾、亚硝酸钠等的混合物为传热介质的锅炉,利用熔盐循环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

那曲90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

定标高基准点以基础预埋铁最高一块为基准然后将1m标高线引至主厂房的砼柱上各点偏差小于1mm。将立柱安装位置划在预埋铁上将锅炉附机设备的安装位置按设计要求划在基础上。根据锅炉基础图核对以一尺寸项次项目允许编差mm1坐标位置纵横轴线202不同平面的标高0/-203平面外形尺寸±204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5凹穴尺寸+206平面的水平度每米且全长107垂直度每米且全长106基础合格后应用墨线将三条基准线划在基础上并引出作为安装调整的依据各点偏差≤1mm。三本体组装钢架组装1将变形量超标的钢构件采用热校正、冷校正假焊等方法进行校正。在校正合格的立柱四面全长内及底板上划上中心线综合考虑立柱的主要卡头标高兼顾多数卡头的标高和柱顶标高确定立柱的1m标高点。按图将对应立柱就位中心线偏差≤1mm1m标高线偏差≤2mm利用经纬测量立柱的垂直度立柱垂直允许偏差尺度的2/1000立柱的位置、垂直度、标高标准合格后下部可点焊固定包括垫铁上部用缆绳φ12钢丝强临时固定。安装各横梁横梁标高允许偏差±5mm。5重新校验钢架各构件的安装尺寸不合格的要求修正所有尺寸合格后采用对称分散焊接法焊接钢架焊完件检查一件发现变形立即校正。电焊条选用E4303。

那曲90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煮炉煮炉的目的就是要清除锅炉受热面内壁油污及铁锈等杂质以求运行期间的锅内减少结垢有利于锅炉的运行及水循环。煮炉最早可在烘炉末期当炉墙经砖灰浆化验含水率达10%以下时进行。煮炉时的加药量应符合药品名称加药量公斤/m3氢氧化钠NaoH磷酸三钠Na3P04,12H20,药品应溶成20%的溶液加入锅炉内切不可将固体药品加入锅炉内配制加入药液时应注意安全。加药时炉水应在低水位不应使药液进入过热器内药液一次投入。在煮炉末期应蒸汽压力保持在工作压力的75%左右煮炉时间一般为2—3天如在较低的蒸汽压力下煮炉则应适当的延长煮炉时间。煮炉期间应定期从锅筒和水冷壁下集箱取样对炉水碱度进行分析炉水碱度不应低于45毫克当量/升否则应补充加药。煮炉完毕应清理锅筒和集箱内的沉淀物冲洗锅炉内部和曾与药液接触过的阀门等检查排污阀有无堵塞打开人孔、手孔进行检查。煮炉合格标准锅筒和集箱内壁表面无油污金属表面无锈斑。

当压力升至工作压力时3.82Mpa)应立即停止升压维持压力稳定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当全面检查及试验完毕后方可降压降压应缓慢降压速度每分钟不超过0.10.2Mpa。停止升压5分钟后压力下降不超过0.1—0.3Mpa承压部件无漏水及湿润现象无残余变形即为合格。超水压试验操作锅炉除定期检验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超水压试验。超水压试验压力为汽包工作压力4.2Mpa)的1.25倍即5.2MPa。超水压试验时应解除水位计和安全门。在工作压力之前的升压过程同正常工作压力水压试验方法步骤相同。从工作压力上升至超压试验的压力时压力的上升速度每分钟不超过0.1Mpa为限当压力达到汽包压力的1.25倍时立即停止升压保持5分钟后降到工作压力再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保持不变,那曲90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

床温的调整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需要重点监视的主要参数之一床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锅炉的热负荷和燃烧效果这是由床温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动力控制燃烧)所决定的。根据燃用煤种的不同床温的控制范围一般在850900℃左右对于挥发份高的煤种可以适当地降低而对于挥发份低的煤种则可能要在900℃以上但不宜过高或过低过低可能会造成燃烧不完全损失增大脱硫效果下降降低了传热系数严重时会使大量未燃烧的煤颗粒聚集在尾部烟道发生二次燃烧或者密相区燃烧份额不够床温过高则可能造成床内结焦烧坏风帽被迫停炉。一般应保证密相区温度不高于灰的初始变形温度100150℃或更多。调节床温的主要手段是调整给煤量和一、二次风量配比。如果保持过剩空气量在合适范围内增加或减少给煤量就会使床温升高或降低。

那曲90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

在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浪潮席卷下,中国制造业已站在淘汰或晋级的岔路口,中正锅炉作为一家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专业锅炉制造企业,董事长及管理团队深谋远虑,通过自主研发、共同开发,将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并举,在不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领传统制造产业持续向智能、绿色发展方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