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SZS系列燃油/燃气热水锅炉为D型布置结构,右侧为炉膛,左侧为对流管束;通过下锅筒中间和两端的活动支座固定在本体底盘上,并保证锅炉整体向两端膨胀。炉膛四周为膜式水冷壁,炉膛左侧的膜式水冷壁将炉膛与对流管束完全密封隔开,对流管束区后部为拉稀的错列结构,前部为顺列结构,炉膛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炉膛尾部的出烟口进入燃烬室、对流管束区,然后从锅炉左侧前部转向进入螺旋翅片管节能器,最后进入烟道排入大气。
山西二十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BX射线探伤焊口数的25%。水压试验。焊接质量的检查标准和试样的制取参考《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锅炉受热面管子的焊接方法、焊材选用及探伤比例序号名称规格材质焊接方式焊接材料焊口总数探伤比例1前后水冷壁管φ51×320WSH08Mn2si9625%2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φ60×320WSH08Mn2si12025%3过热器低温段φ38×520WSH08Mn2si5825%4过热器高温段φ38×515CrMoWSH08Mn2si5825%5省煤器管φ25×320WSH08Mn2si11125%6连接管φ60×320WSH08Mn2si1225%7连接管φ83×420WSH08Mn2si825%8下降管φ76×420WSH08Mn2si4210%9对流φ51×320WSH08Mn2si2425%焊接材料的烘干与使用焊接材料的采购必须有原始材质合格证采购回来的焊接材料首先存放在一级库保管材质合格证交质检科存档焊丝H08Mn2Si经化学成份分析检查是否符合材质合格证焊条按不同类型型号或牌号分别在不同位置上存放存放位置应在离地面、墙大于0.3m以上的货架上堆集高度不得超过8层焊条箱存放处应通风干燥。施工工地所用的焊条由专职的焊条烘干员统一领取存放在二级库焊条烘干室焊条烘干员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对焊条领取、烘干、发放、焊条烘干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温度。班组领用要有组织有计划焊条烘干员应做详细记录。锅炉受热面受压元件对接接头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试验A外观检查焊工自检100%专检10%。BX射线探伤焊口数的25%。水压试验。焊接质量的检查标准和试样的制取参考《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5007—92火力发电厂焊接篇及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
发电机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转子绕组交流面压试验测量发电机或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发电机或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测量发电机、励磁机的绝缘轴承的绝缘电阻测量埋入式测温计的绝缘电阻并校验温度误差1测量灭磁电阻器的直流电阻测量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1测录三相短路特性曲线测录空载特性曲线1测录发电机定子开路时的来磁时间常数测量发电机自动来磁装置分闸后的定子残压测量相序测量轴电压。励磁机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测量励磁绕组和电枢的绝缘电阻测量励磁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电枢整流片间的直流电阻励磁绕组和电枢的交流耐压试验测量励磁可变电阻器的直流电阻测量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检查电机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山西二十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
旋风分离器采用特殊成熟结构可保证分离效率在99以上。由于分离效率高可保证炉膛内有足够的循环灰量减少尾部烟气含灰量有利于尾部受热面的防磨。为保证返料器的工作可靠进入返料风室的高压风需单独高风压、低风量风机以保证返料器畅通、降低循环灰在返料器内的再燃率同时在分离器处布置水冷系统以降低循环灰温度。每个水冷套由管子和上下两个环形集箱焊接而成管子上焊有销钉以敷设高强度浇注料整个水冷套由下集箱支撑在返料器耐火材料上整体向上膨胀上集箱与锥体固定耐火材料处设有膨胀缝且上集箱引出管与护板设有膨胀节以保证密封。烧后的灰渣较大颗粒可经炉底4个Ф159的冷灰管排走而较小颗粒可以从旋风分离器下的返料器的细灰管排走。本炉为床下动态点火在风室后侧布置点火器点火用油为0轻柴油油压为2.45Mpa。
山西二十吨节能蒸汽锅炉制造,床层低还会使整个床层温度十分不均匀加入煤量多的地方床温会很高而加入煤量少的地方床温很低这样极易局部结焦。且平均床温水平较低负荷加不上去。当煤的水分增大时会使床层整体温度水平降低。一般来说床温是通过布置在密相区和炉膛各处的热电偶来精确监测的床温测点位置对床温值影响很大。因为床内料层表面温度最高而最下面的温度最低所以床温测点必须布置在合适位置。密相区上、中、下三个高度上布置测温热电偶。点火时由于利用床下点火器产生的热烟气的作用上部温度不能代表床料温度要以中下部的温度为准。没有外热源时密相区上下温度差小于或等于5080℃。
中正锅炉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进新技术和设备,逐步降低生产能耗,其中下料环节数控率达到了90%以上,结合符合中正锅炉的下料管理系统,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经济效益更佳。